欢迎访问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的BLOG
幸福的种子
2008/06/25 21:01
标题:看山是山(二)
内容:我还处于喜爱跟着导游听故事的阶段,好像听故事比看景色还要吸引我,呵呵。可能是因为我还太年轻。
内容:我还处于喜爱跟着导游听故事的阶段,好像听故事比看景色还要吸引我,呵呵。可能是因为我还太年轻。
潇潇
2008/06/25 20:41
标题:新加坡的机场
内容:啥时可以与您同行?期待着我有机会给您拍照。
内容:啥时可以与您同行?期待着我有机会给您拍照。
xiaoqingf
2008/06/24 22:21
标题:幼童的创造性
内容:我们在尊重儿童,给儿童自由的同时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这里的习惯包括很多,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等,还有要养成适应他所生活的文化背景的良好个性。中国人一直倡导的“中庸”思想其实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在做任何事情,或是接受任何一种思想时,我们都不应该走极端吧。
内容:我们在尊重儿童,给儿童自由的同时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这里的习惯包括很多,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等,还有要养成适应他所生活的文化背景的良好个性。中国人一直倡导的“中庸”思想其实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在做任何事情,或是接受任何一种思想时,我们都不应该走极端吧。
fairy
2008/06/23 11:43
标题:看山是山(二)
内容:朱老师该有的都有了,该得到的都得到了,所以朱老师说“看山是山”。
我辈仍在奋斗,还需为领导的脸色而胆颤;一不小心又成了“房奴”,孩子的培养也在揪心,所以,我辈没有资本去看山。
什么时候能到达朱老师的境地,我渴望。
内容:朱老师该有的都有了,该得到的都得到了,所以朱老师说“看山是山”。
我辈仍在奋斗,还需为领导的脸色而胆颤;一不小心又成了“房奴”,孩子的培养也在揪心,所以,我辈没有资本去看山。
什么时候能到达朱老师的境地,我渴望。
内容:同一座山,因为每个人的视角(思想、观点、看法)、追求、需要不一样,所以所看到的山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山是山”,有的人“看山不是山”。随着岁月的磨砺,每个人的视角(思想、观点、看法)、追求、需要也在发展变化,所以看山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原先“看山是山”,现在“看山不是山”,原先“看山不是山”,现在“看山又是山”。不管人怎么看,山终究是山,真就是真,幻就是幻。尝试从不同角度(远近高低、山里山外、山上山下)去看山,是一个人渴望认识山的本能追求。但有人坚持有人放弃,有的人能够这样做,有的人想做却未必能够这样做。想做不能做的人,对山的了解认识还得通过别人的眼睛,这样看山,更是亦真亦幻、扑朔迷离、真假美丑善恶难辨了。要真正认识了解山是很难的,这样的高人不多。难得的是除了能看山还能听山,博见广闻,让山的面目更清晰可见而丰富多彩,这也是一种看山的乐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大山看山不易,只能借别人的视听。这需要开放的心态,宽容理解的情怀及相互的合作互助对话交流,以让我们眼里的山更接近其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