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博客,已经是一个过时的事情了。因为人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看博文;也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手机吃“快餐”,微博早已替代了博客;还因为以前博客大V们早已歇手了,这就好比以前经营实体店的老板们纷纷转向去搞网络经营了。
也许是养成了习惯,我始终还经营一个十年、百年“老店”,习惯性地做着“老店”内所有的一切,不顾经营目标的功利性,不顾经营有无顾客光临。
| 引用(0)
雪莱说:“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格局高的人,早就拥有了一张“金口”,一颗“静心”。金口难开,静心难得。
人过中年才会逐渐明白,人最高级的活法就是一个“静”字,纵观身边曾经活得风生水起的人,有些人渐渐地试图将人生调为了静音模式。
人生调作了静音模式,主要并非为了生怕招惹是非,引起麻烦;也并非为了退出“江湖”,销声匿迹。也许将人生调作了静音模式,
| 引用(0)
偶尔在抖音上看到一位老太太在谈人生,觉得这位老人之言对于人生的意义讲得比较通透。她说:“人生,就是一场断舍离,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不值得的物,都试图抢走你的人生,不要高估你跟任何人的关系,也不要低估自己独自前行的能力,余生很贵,不值得与‘不值得’纠缠。”
年轻人是不会讲出这样的话来的,也难以去深刻地去理解这段话的意味,
| 引用(0)
功名利禄,一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些目标的达成。
也许只有不多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高,才会逐渐地领悟到人的一生,不管贫富贵贱,只要不得病、不负债、不做官,心平气和,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就是人生最佳的状态。如果不从“高”“大”“上”的视角定义人生的意义,那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活成这样就够可以的了。
| 引用(0)
记得曾有人告诉我,有个名人到了百岁,一身病痛,一直在医院里“耗着”,其本人已经痛不欲生,但是因为他有名,社会需要他活着,给予最高医疗“待遇”,维持其生存。听了这样的事情,我有点不忍心,觉得应该随其愿,早点解脱病痛,驾鹤西去。
我曾陪伴过老一代人,他们即使在病痛时依然有强烈的求生欲,但是等到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可救药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