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二十多年以前,我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的一个进修教师一起在美国国会山参观,那时的国会山不像“九一一”以后那般的限制人们走动,而是可以让参观者随意到任何地方去。两、三个小时以后,我们要走回头路了,诺大的国会山,让我们俩一时无法找到出口。我的英语明显比北师大的那位老师好,我就用不地道的英语向人问路:“Please tell me where is the exit?”被我问路的外国人(大概都不是美国人)都摇了头,当然他们的表情都是友善的。两、三次以后,那位北师大的老师急了,她脱口而出,“Out!”那些被问路者立即明白了,他们给我们指了出路。
| 引用(0)
日前,我看报时给一篇文章吸引了,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墓碑的两面”,说的是,在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载有纪念费尔南多•麦哲伦的文字,而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则刻着纪念杀死麦哲伦的菲律宾人拉普拉普的碑文。我为有这样的铜碑而感到好奇,也为作者诸如“世间万物,本就不可以用绝对衡量。有些东西,正看是对的,反之,也未必就错。”这样一类富有哲理的言论所打动。
| 引用(0)
在华盛顿,花上几天的工夫去看博物馆,还会感到不够。相比之下,在众多博物馆中,自然博物馆的吸引力会小一些,因为它与世界上的其他自然博物馆有较多的雷同。能让我再次去看一看的动机,是在自然博物馆内有一个宝石展览馆,让人不满足于只去看一两次。
在华盛顿史密森尼(Smithsonia)国立自然博物馆的宝石馆内,陈列着一块名叫“希望之星”
| 引用(0)
在我浏览自己拍摄的照片时,不经意地翻出了前几年自己在同一个地方拍摄的照片,那是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拍的,不过,一个是在秋天拍的,另一个是在三年前的冬天拍的,从阳历看,只差一个月。
华盛顿的秋天和冬天给人以全然不同的感受。秋天的华盛顿,秋高气爽,让人感到舒畅,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