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儿时的糗事很难忘记,在幼儿园中所发生的事情,即使到了小学,甚至到了中学,依然耿耿于怀。
    夏日的一个下午,教室里正在上计算课,笔者忍不住打了个盹,被王老师(迄今依然记得她姓王)看到了,她让笔者起身回答她正在教学的问题:“一斤等于几两?”因为当时没有在听老师的讲解,笔者自作聪明地回答:“10两。”王老师提起了手中的秤,
0

    《快乐的人》是叶圣陶在1922年撰写的一个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快乐人的故事,因为他围着一层幕,致使他看到了、想到了与众不同的世界,虽然他受到了蒙骗,或者“自欺欺人”,但是他不自知,始终过得非常快乐。
    叶圣陶的童话《快乐的人》给人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不同的人可以给予不同的解读,赋予不同的意义。有人会思考“怎样的生活是‘最快乐’的”,
0
    
    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中虚构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
    父亲:“你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
    儿子:“你能,你能同时在卧室里,也能在房屋里。”
    父亲(得意而又不耐烦):“不过我不是这个意思!”
    儿子(咧着嘴,淘气地):“那你的意思是什么呢?”
0
    
    这是一篇引自《哈佛家训Ⅱ》 的短文:
    一位著名的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她也很喜爱画画。
    孙女画了一棵树。
    画家说: “孙女,你画的树不对。”
    孙女说: “怎么不对呢?”
    画家说: “树枝不对。”
    孙女说: “树枝怎么不对呢?”
0
    
    如果说,曼陀罗式的图形是儿童美术走向成人美术的桥梁,那么小太阳式的图形是儿童美术走向成人美术的另一座桥梁。
    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幼童也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画小太阳式的图形。可以想象,小太阳式的图形也是一种能给予幼童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的和协调的图形,是一种可以被幼童用来表达自己想要表现、表达思想和事物的符号。
分页: 34/489 第一页 上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