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我专著《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就“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推行中所呈现的问题”之二——“强调‘儿童游戏’带来的问题”的话题,我表达的主要是以下的意思:
    在皮亚杰看来,涉及到整个发展与整个学习的基本关系是一种同化,同化是学习的根本。皮亚杰认为,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应把重点放在自我调节的观点上,放在同化上,放在主体自身的活动上。从皮亚杰理论演绎而来,以同化为主的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成为了顺理顺章的事情。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进程中,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成为了既富于学前教育改革理念,又富于学前教育实践指导意义的口号。但是,我
0

七百万的点击量

2022/12/02    13:26    407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写博客,早已是一个过时的事情了,因为人们改变了生活习惯,连微博也被微视频替代了,而我还在经营一个十多年的“老店”,习惯性地“自娱自乐”,也让幼儿教育界的部分与我有“缘”的人从中多少汲取一些来自我个人的信息。
    我查核了一下,迄今我的这个博客已经有了七百万的点击量。
0

    在我专著《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就“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推行中所呈现的问题”之一——“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话题,我表达的主要是以下的意思: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教育要适合儿童发展”从初时的时尚口号,逐渐地成为了“真理”,成为了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和行动指南。在此过程中,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倡导的“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DAP)提供了可视化的样板。
0

    在我专著《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就“对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置疑和批评”的话题,我表达的主要是以下的意思:
    从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看,运用源于西方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基本一致,按理说,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应该在西方国家得以广泛推行。其实并不然。
0

    在我专著《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就“对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置疑和批评”的话题,我表达的是以下的话:
    从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看,运用源于西方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基本一致,而与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基本相悖。具体地说,幼儿园课程强调个体发展而非标准化学习;强调儿童自主、主动建构而非完成指派的任务;强调活动的过程而非活动过程
分页: 29/489 第一页 上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