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汉字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始终被使用着,并发展着,从未中断,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纪录。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形式之一。汉字隐含着东方思维的方式,融入了具象、隐喻和会意的思维形态,使之成为了中华民族灵魂的替代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照亮了中华民族执着前行的光辉历程。
| 引用(0)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
今年的新年没有了往年“辞旧迎新”的欢乐,马路上空空落落的,没有人气,全国都沉浸在“焦躁不安”、“诚惶诚恐”的气氛中。
人到老年,已经相信“将昨天的事情忘记”,“不用去思考明天怎么过”,而是要“活好当下每一个今天”。这样的想法是将问题简单化了,不会“自己烦恼自己”了。
| 引用(0)
从专业的视角去研究早期识字,有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从微观的视角研究早期识字,多是内容和方法层面的事情,那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这个问题无需过度讨论,只需一言以蔽之:做得好,利大于弊;做得不好,弊大于利。我之所以一直说自己不知道“早期识字好不好”,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引用(0)
曾有不少人问我,早期识字好不好?我以前的回答都是同一句话:“不知道”。这是一句真话,我不会轻易地对自己没有做过研究和思考的事情去发表意见,也不会对别人发表的意见去妄加评论。
直到我听到当今我国许多地方的幼儿园在推行一项“土政策”:幼儿园内一律不准出现汉字和数字,才动了去关注这个问题的心。我虽然没有见过这项“政策”的正规行文,却发现它在幼儿园中十分“管用”:
| 引用(0)
在我专著《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就“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推行中所呈现的问题”之三——“强调‘教育活动的过程’带来的问题”的话题,我表达的主要是以下的意思: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首先有赖于成熟,其次有赖于由环境提供机会去完成任务,学习过程是儿童力求使自己已有的模式与任务或环境相匹配的过程,因此,教育是一个渐进生长的演进过程。从皮亚杰理论演绎而来,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