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我的认识中,“学前教育学”毕竟是“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逻辑应该与“教育学”是一致的,不能因为强调它的特殊性而否定其基本特性。因此,编写《学前教育学》教材,失却了这一基本点,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学》可言。
由是,我在想,“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最大差别究竟在哪里?很多的学科都在研究人,都在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科,“教育学”研究人的角度是什么?
| 引用(0)
一本经得起推敲的教材,所依据的应该是该教材所涉及的学科背后的哲理,以及对哲理的逻辑推演,所阐述的应该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学前教育学》教材,应该是一本阐述“培养学龄前儿童规律”的教材,涉及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培养、用什么去培养、怎样去培养以及如何评估培养的质量等。黄人颂教授主编的《学前教育学》教材正是按照这样的哲理和逻辑撰写而成的。
| 引用(0)
我在网上看到黄人颂教授主编的《学前教育学》已经出版了第三版了,我不知道是谁帮助黄教授完成两次再版的。记得10多年前,人民教育出版社要求黄教授再版时,黄教授认为她已年迈力衰,难以承担,曾让我帮助她完成此项工作。我自知力不能及,没有接受。
但是,不管是谁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再版和三版,都不会改变这本教材的原味,也不会改变这本教材的影响力。
| 引用(0)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种教材——《学前教育学》,不用说,其质量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会有多么重要。
我曾听过一位在医学界十分有名的教授对我说过,在医学研究中,最难写的是“综述”,而不是一个“研究报告”,因为前者需要的是一个学者的“底蕴”,需要的是对全局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而不只是“从一个视角研究问题”。
| 引用(0)
有个出版社,让我参与一套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所需的教材的编写工作,这个出版社的编辑对我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学前教育学》怎么写,由谁来写。
我记得曾在华东师范大学担任行政工作期间,需要编制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阅读的教学参考书目录,也需要为考研的考生提供应考参考书目录,那时,我翻阅了手中各种版本的《学前教育学》,最后决定的是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黄人颂教授主编的《学前教育学》。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