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生和死是生物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对同一生命体而言,生当拥有生的诸多属性,死当意味着诸多生的属性的丧失。对于这样学术化的说明,幼小的儿童连听都听不懂。
儿童对生和死的理解比我们简单得多,一个生物体,在他们看来,要么生,要么死,不会有生与死之间的中间状态的,等到他们想到了“它是有点死了”的时候,实在是出于无奈;而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没有意想到的”;而在儿童崇拜者的眼里,似乎是“儿童天生就具有的”,“是值得赞扬一番的”。
| 引用(0)
我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场景:
一位老师问幼儿园的孩子:“铁重还是棉花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铁重。”
这位老师拿出了一大堆棉花和一小块铁,再次问孩子:“铁重还是棉花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棉花重。”
| 引用(0)
昨天,我在上海南汇区的东城幼儿园参加了一个由上海创造教育学会组织的会议,组织者让我就创造教育发表个看法。
我不懂什么叫创造教育,我老听人说,幼童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他们没有清规戒律的束缚,他们富有遐想,他们可以“天马行空”,而衡量一个人创造性的指标,如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和发散性”等似乎与幼童的所思所想十分吻合。
| 引用(0)
2001年,在美国的麻省大学,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新的学术名字——儿童天真理论。我将这种说法带了回来,并为博士生开设了名为“儿童天真理论”的课程,两年以后,我自己觉得才疏学浅,难以为继,就关闭了这门课程。
这是一门极为深奥的课程,我在美国的专业网络上搜寻有关的研究,在美国的专业图书馆收集有关的研究,收获甚少。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