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简介 专家著作 专家论文 学术交流 学前教育课程资源 专家推荐 交流论坛 博客 联系我们
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导向
2015-09-08        点击:30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简称《纲要》,下同)颁布已近两年,政府以特别的关注和前所未有的投入在推进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剩余的8年时间内,要完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任务,要有质量地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完成任务的优劣程度,甚至成败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有关的政策导向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是否正确和到位则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完成《纲要》规定的任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全国范围内,在剩余的8年时间内,要完成《纲要》所规定的各项任务,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需要集中资源和力量急于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纲要》规定“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具体的指标是一年的毛入园率达95%,两年的毛入园率达80%,三年的毛入园率达70%,在园人数达4000万。要完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中西部偏远的、经济状态欠佳的农村地区。

   我们的现状是如何的呢?

   在我国,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在持续扩大。近些年来,尽管经济欠佳地区的教育经费的投入似乎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两者之间的相对差距在减小,但是绝对差距却在持续扩大。根据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全国普通小学生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最高的北京市达到5836.99元,而最低的贵州省仅为579.26元,前者是后者的10倍多。在这个公告中虽然没有提及学前教育的人均经费,这种差距可能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在完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时会面临完全不同的局面。作为国家,需要集中资源和力量急于解决的问题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问题。

   在我国,同一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也在持续扩大。以城市为例,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民带着他们的子女进入了城市,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没有为这些农民工子弟提供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资源,至少没有提供如同城市儿童同样的教育资源,这就是说,在同一城市中,同为一国公民的儿童享用着完全不同的教育资源。这种状况,随着城市化进程,随着农民工人数和留城时间的增加,可能会产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甚至会给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带来隐患。作为国家,需要集中资源和力量急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相对地让由于体制造成的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化问题得以合理化解。

   在我国,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也在持续扩大。有研究表明,由于工资、编制等问题,各级各类教师越来越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中等城市,即使是农村的教师,也越来越集中在县城或公路沿线,而在农村,完小以下的教师编制严重不足,幼儿教师的编制更加缺少。《纲要》规定,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要“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问题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尤其是村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资源能否有效到位?在那里,有资质的幼儿教师在哪里?据报道,我国如若要完成《纲要》规定任务,在未来8年中还缺少80万左右的幼儿教师。作为国家,需要集中资源和力量急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重点去解决乡镇和村庄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特别是乡镇和村庄的幼儿教师问题。

要从宏观角度思考学前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对于个体儿童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等固然具有重要价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等,固然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们的行动准则,但是,只是这样去理解学前教育,去实施学前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之所以这样说,涉及到“学前教育为什么”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对于“学前教育为什么”的回答,仁者见仁,智在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在谈及这个问题时,离开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泛泛而论是没有意义的。那就是说,当今我国政府以特别的关注和前所未有的投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是在宏观层面上思考学前教育对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而主要不是因为政府开始认识到了早期脑开发的意义,或者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发展和成长的价值

  《纲要》指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虽然不属义务教育,也是当今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方面。我国正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旨在通过这样的政策导向,兼顾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能体现在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各项活动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之中。

    事实上,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都将学前教育的价值主要放置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等方面,并将此价值取向作为确定制定有关学前教育政策的依据。例如在美国,政府出钱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是为穷人的,而在美国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中,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是一条:为入小学作好准备。美国没有将学前教育归为义务教育,国家之所以还去出钱办学,主要是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补偿性教育,因为没有这样的补偿性教育,那些缺少教育的儿童上小学初期就会失败,就会辍学;因为没有这样的补偿性教育,以后政府就要花费成倍甚至数十倍的钱去发救济金,去应对犯罪,去建造监狱;相反,有了这样的补偿性教育,社会不稳定的因数就被大部分扼杀在摇篮之中了。数十年来,历届美国政府都以这样的思路出钱举办学前教育,坚持让处于弱势的学前儿童在上学以前先学习一点东西,免得以后跟不上其他儿童。事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成功的。当初在美国,许多学者和专家,特别是有儿童发展背景的学者和专家都反对政府这样的做法,甚至掀起了一场反对政府这样做法的运动,但是在“什么为‘大’,什么为‘小’”道理的面前,这些学者和专家不得不向政府“靠拢”。在2009年版的《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第三版)》(DAP)中,曾经竭力反对政府的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新的声明也开始越来越接近政府历来对学前教育发出的声音和推行的行动,特别指出在新形势下要应对的3个方面的挑战:要减少儿童之间存在的学习差距,提高所有儿童的学业成绩;要在学前教育与小学之间建立较为理想的连接;要认识到教师的知识和决策对于有效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什么为‘大’,什么为‘小’”?不用细说,宏观为大,微观为小;社会的根本利益为大,学前教育本身为小。

在有限的资源面前做些什么

    我国不是一个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我们是在运用占全世界比例极少的教育经费教育着占全世界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应该确定怎样的学前教育政策导向?应该如何集中资源和力量去解决急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规划》规定期限内的未来8年中,我国学前教育急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Ø 如何有效地推进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普及学前教育工作,不仅包括教育经费和场所的落实,而且包括教师的配置。对于能够安心在最基层的农村教育学龄前儿童的教师,要给予政策倾斜,包括地位和待遇;要给予教育、教学资源,包括切实可用的教育、教学材料和培训。

 Ø 如何有效地为我国大批进城的民工子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前教育,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城市生活,逐渐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对于为这些民工子弟提供学前教育的机构,不是采取歧视、蔑视的态度和取缔其运行的行为,而是要给予政策倾斜,扶持其发展与成长,使之逐步走向正轨。

 Ø 如何通过政策导向,打破业已形成的“利益链”,改变“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被“垄断化”和“稀缺化”的局面,大力发展普惠性的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使原本不该出现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从源头上得以解决。

 Ø ……

责任编辑: ezness
收藏本页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4 -2015 朱家雄学前教育研究网 技术支持: Eznes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