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
2015-09-08        点击:3926

    在“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一文中,笔者将文章的内容聚焦在为了达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下同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而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上,以此作为行文的逻辑起点,阐述了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以及如何培训的问题。

    在“再谈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的文章中,笔者拟从“培训的有效性”的角度阐述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以及如何培训的问题。

培训,主要为的是改进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培训,不管是为了达成《纲要》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培养和培训新增加的、数量众多的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培养和培训农村急需的幼儿园教师,还是对已经在职在岗的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都要将出发点和归宿放在一个“实”字上,即让通过培训的教师能将培训过程的所得有效地运用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任何脱离教师教育、教学实践需要的,或是超出教师能力水平的培训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只能看成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培训的有效性取决于培训实施者(包括培训管理者和培训师)能否懂得接受培训者的需要,并能帮助他们花费最少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资金等)解决自身的问题。

    一般而言,任何一种培训,其目标越清晰,流程越明确,方法越固定,途径越单一,那么这种培训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明显;相反,任何一种培训,其目标越模糊,流程越多元,方法越综合,途径越复杂,那么这种培训就越困难,效果也就越隐约。

    一般而言,目标清晰、流程明确、方法固定和途径单一的培训,适合培训工作性质较为简单的人员,这样的培训旨在训练能按照规定培训要求进行操作的人员,使他们能规范地去实施工作。这种培训是“科学理性”的产物,强调的是标准化和规律性。相反,目标模糊、流程多元、方法综合和途径复杂的培训,适合培训工作性质较为复杂的人员,这样的培训旨在培训能自主、主动、灵活和有创意地根据时间、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适合自身面对的工作。这种培训是“实践理性”的产物,强调的是情景化和艺术性。

    培训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任何一种培训都可以在一个培训模式的“连续体”上找到自身的位置,这个“连续体”的两端分别是上述两种极端类型的培训。培训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哪种培训是好,或是不好;是对,或是不对,而是取决于在这个培训模式的“连续体”中所作的选择是否与培训双方的能力和需要相匹配,是否能通过培训解决接受培训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是个很特殊的职业,应该也是个很特殊的专业,因为这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是一个密切与有不同需要、不同能力的幼儿积极互动的职业,这个职业充满着情景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这个职业要求教师负有责任,富有理性和情感,充满创造性和灵活性,因此这个职业应该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理想的状态下,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取向应该偏向两种极端培训模式的后者。但是,这种取向的培训对接受培训者有相当高的素质要求和职业水平的要求,如果接受培训者的能力水平和需要与这种培训模式相去甚远,甚至达到既不可望,也不可及的地步,那么这样的培训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对教师的培训应该与教师实施的课程绑定

    实施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一般而言,对幼儿园教师实施的培训,其内容主要应与实施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有关。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最为繁难的事情。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幼儿园课程在我国幼儿园中都普遍存在,每个地区、每个幼儿园的教师都在实施特定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这样的状况必然会给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带来问题。

   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角度看,不同的课程对幼儿园教师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高结构的课程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比较低,低结构的课程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单一形式的课程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比较低,复合形式的课程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比较高。

   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的针对性,具体地说,培训的内容与幼儿园教师实施的课程越相符合,就越能有益于教师解决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相反,培训的内容与幼儿园教师实施的课程很少关联,或者没有关联,那么这样的培训至多不过能让教师增加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已。

    应该看到,幼儿园课程的繁难程度不是通过一般的、泛泛而谈的培训,就能让大部分教师都可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没有针对性的培训,一般会是低效和无效的。当然,对于少量的“研究型”教师,培训的内容不必那么拘泥于针对性,其实对他们的培训已经不可能有很明确的针对性了。 

   就当今我国幼儿园实施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现状而言,是十分复杂的,多元的,情况大致如下:

 Ø 除极少例外,几乎所有省分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向该省管辖的幼儿园推荐经由该省中小学(幼儿园)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并准予使用的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要求幼儿园选择使用,并据此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状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Ø 尽管每套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审查并准予使用的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都声称编制课程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的课程纲要和指南以及该地区的文化特征等,但是,林林总总的课程在价值取向、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等方面千差万别,甚至大相庭径。由于当今实施的国家和地方的幼儿园课程纲要和指南在取向上具有宽泛性,各省使用的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的合理性主要依赖于课程编制者的“解释”和课程审查者的主观意见。

 Ø 由于每个幼儿园被“授予”选择课程和实施课程的“自主权”,有些地方还鼓励幼儿园编制和实施“园本课程”,因此在每个幼儿园层面上,各幼儿园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也存在不小的差别。

 Ø 有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较少受制于政府部门的课程管理,使用自己选用或编制的幼儿园课程。

 Ø ……

   由此,对幼儿园教师实施的培训,要针对差异性,对不同的幼儿园教师开展与他们实施的课程相一致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才有可能“事半而功倍”。应该看到,在这种多元、复杂的状态下,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将培训与教师实施的课程绑定,会是有相当难度的。

讲教师听得懂的话

    培训的过程,是培训师与接受培训者之间发生关联的过程,涉及的都是具体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培训师与接受培训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认识、个性,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培训的有效性取决于培训师与每个接受培训者之间以及接受培训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分享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信息的传递,会有情感的交融,会有知识的共同建构,培训的有效性取决于培训过程中所发生“故事”的丰富程度。

   培训的过程既然是沟通、交流和分享的过程,必然就会有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的价值,在于通过最简单、最省力的方式,将有意义的信号准确地从一处递送到另一处。有效的培训,也应该要求培训师将有培训价值的内容省时省力地给予接受培训者。

   而今,有些培训师玩起了“深沉”,运用了很多新的名词和术语,引用了许多伟人、洋人的语录,套用了不少玄乎的隐喻和暗示,无非是想要展现自己的高明和与众不同。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仔细聆听过几位还算有点名声的学者所做的报告,觉得自己被扔入了云里雾里,不识东南西北了,当时的感受是接受培训的幼儿园教师如何听得懂,他们听了以后究竟有何用处。

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师是十分重要的人物。讲教师听得懂的话,这是对培训师的最起码要求。一个高明的培训师,应该是一个能用“大白话”讲透深奥道理的人,而不是一个用谁都听不明白的话,去阐述一个简单道理的人。

   就这一点而言,在新近发布的国际经合组织早期教育政策研究报告——“强势开端Ⅲ”中特别指出,对解释和演绎道理的人实施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样的培训要求他们将道理变成为教育实践工作者容易理解和运用的东西,要求他们不要运用太学术化的语言。

责任编辑: ez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