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简介 专家著作 专家论文 学术交流 学前教育课程资源 专家推荐 交流论坛 博客 联系我们
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2006-08-29        点击:4804

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在讨论了“为什么要做纪录”,“纪录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纪录”等问题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用纪录去干什么”的问题了。当今,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将他们的关注点放置于“纪录”,为的是“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也为的是“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

令人瞩目的研究课题:透过纪录看儿童的学习

对儿童的学习有何种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教育、教学手段的采用以及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运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儿童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的布置以及对环境布置所赋予的意义,等等。简言之,对儿童学习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或改变整个教育、教学的面貌。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寻找一个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儿童学习的有效途径显得十分重要。

在人们寻找这种有效途径的过程中,“纪录”逐渐地被凸现出来。“透过纪录看儿童的学习”,不仅成了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成了世界上不少著名学者所致力的研究课题。

例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作者之一,美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乔治·福门教授提出,对儿童“寻常时刻”的纪录是理解儿童学习的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所谓的寻常时刻即指“占据儿童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时刻,当一天结束时,寻常时刻就构成了儿童的生活经历。”[1]一个孩子试图从塑料包装纸中挤出冰棍,或试图解开纽扣,或为使玩具车冲上斜坡而不停地想办法,都是寻常时刻的例子。寻常时刻虽然很寻常,很微小,甚至很不起眼,但却是儿童探索事物、解决疑惑或问题的学习时刻,因此福门教授认为,对寻常时刻加以纪录,就可以使儿童的学习经历“变得可见”[2],就便于教师对儿童的学习进行重温、分析和解释。

又如,在瑞吉欧,教师一直注意收集和保存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实例。例如,在 “小水坑的智慧”这个纪录中,教师就很详细地记录了儿童是如何在水坑中、在镜子中、在纸上和用手电筒等探究影像和影子的。那里的教师之所以会做这样细致入微的生动“纪录”,就因为他们认为,纪录有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儿童的学习过程、他们所经过的路径、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最终的学习成果都“变得清晰可见”[3],可以成为理解儿童学习的宝贵的研究资料。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琳莲·凯茨也认为,瑞吉欧的纪录提供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信息,可以让教师了解幼儿的意图,因而是教师对儿童学习进行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借鉴瑞吉欧经验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出版了一本题为《学习的窗户——纪录幼儿的工作》的书,琳莲·凯茨在为该书写的序中就写道,纪录的巨大贡献之所以是可能的,就是因为纪录“把幼儿在教室里的经历变成可见的和可理解的东西”,它“提供给教师和父母关于儿童在他们工作过程中的思维的启示”。

再如,多元智能的倡导者加德纳和瑞吉欧的研究者们近年来对“纪录”进行了合作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专著,而这本专著就正是以《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为书名的。在这个研究中,他们强调,“纪录这个术语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而对于他们来说,“瑞吉欧教育实践中纪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关注儿童是怎样学习的,学到了什么”,纪录的焦点就是“放置在让学习看得见”。[4]因此,在他们的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儿童学习的具体案例。

由此可见,“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已经逐渐成为了“纪录”的要义,“透过纪录理解儿童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领域内一个日益高涨的呼声。

“透过纪录看儿童的学习”在我国的引介与尝试

近几年来,在我国,也已经有一些幼儿园从国外的经验和自己的研究中获得了灵感,开始尝试运用纪录这一工具作为研究儿童学习的平台,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上海市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为例,3年前,该幼儿园的教师们着力对“如何观察、记录儿童的寻常时刻”这一课题进行了实践研究,他们用摄像机将一个个寻常的但又能反映儿童学习过程的片断拍摄了下来,并尝试以这些纪录为平台来对儿童的学习进行解读。我们发现,这些教师在尝试通过纪录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了这样的感慨:儿童的学习原来是这样的;以前知道的关于儿童学习的理念原来是这个意思,等等。譬如,有这样一个儿童学习的场景:一个 2岁多的幼儿睡醒后发现鞋子在床底下,于是他想把鞋取出来。他想了很多种办法,如用手去拿、用绳子去套、把一条腿伸到床底下去勾、两条腿一起伸到床底下去夹等等,最终成功地把鞋取了出来。教师们在对此进行解读的时候,十分感慨地说,这段纪录不仅让她们清晰地看到了发生在“床下取鞋”中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开始修正他们原来所持的儿童学习观:她们认识到孩子的学习潜能超出了她们原来的估计,她们没想到一个2岁多孩子在探索时会这么的能干和自主;同时她们也更为深刻地理解到,对于幼儿来说,很多有意义的学习就直接发生在自然的生活中。尽管,这些都是他们原本就知道的理念,但是通过对纪录中具体案例的切身体会和揣摩,他们的认识已经不是停留在空洞的概念之上了,在他们的头脑里有了活生生的儿童了。

又如,上海市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们对23岁儿童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纪录。在对纪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那里的教师也同样得到了不少关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新的知识和见地。其中有一点让她们感受颇深,那就是在纪录下来的很多片断中,很多幼儿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较强的社会性行为。这就使她们开始注意到,2-3岁的孩子并不是像她们以往所认识的那样,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相反这些孩子已经明显表现出了希望与他人构建关系的愿望、准备状态和能力,很多难以相像的社会化语言和行为已经在这些孩子之间发生了。由此,教师深切地感悟到,纪录的一大功效即在于能将儿童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能使教师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儿童的学习。

此外,还有不少幼儿园也做了“透过纪录看儿童的学习”这样一类有益的研究和尝试。这些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无一例外地都表示,因为纪录能使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所以纪录也使得他们与儿童真实的学习更为贴近了,使得他们能够研究性地看待儿童的学习了,使得他们能够在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生动和更为恰当的意义上开始理解孩子的学习了。这是他们做纪录的一大收益。

纪录的优势所在

人们经常会说“要读懂孩子这本书”,事实上,这是大话,是谎话,因为孩子是本读不懂的书。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去研究儿童,我们仍然可以用我们自己的视角和理解去解读儿童,去认识儿童。当研究者尝试寻找解读和认识儿童学习的途径时,他们发现了“纪录”是一个有效的工具,纪录所具有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帮助教师在理解儿童的学习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纪录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它能使儿童“生动”的学习得以呈现。

在过去,儿童一直被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本质化的对象。相应的,人们在尝试理解儿童的学习时,往往会从成人本位的角度或从科学化的角度出发。例如,把儿童的学习看成是无知的儿童对成人社会的知识和文化进行复制的过程,或者把儿童的学习看作是按照科学的儿童发展规律进行的一个自然的、普遍的过程。在这样的视野下,儿童的学习无疑就会被看成是一个继承一些固定的、普遍的、统一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或者被看成是一个跟随着普遍法则而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样,儿童的学习就成了一个抽象的、脱离背景的、精确化的和常态化的现象,是一个被概念化的抽象过程。根据这种认识,教师若要理解儿童的学习,似乎只需要学习抽象的理论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与将抽象理论作为教师理解儿童的平台不同,纪录所呈现的却是一个个情境化的具体学习过程,纪录关注的是在活生生的儿童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活生生的学习。于是,教师在解读纪录的时候,就会将目光直接指向具体的、独特的儿童在某一个具体的背景下所发生的学习过程。这样,教师就开始倾听和解读具体的儿童,开始深入地理解儿童的某一个学习过程,这也就使得他们能从中更多地看到普适性理论中所没有的关于儿童学习的其他“风景”,就使得教师对儿童学习的理解自然地得到了丰富、修正和升华。具体地说,在做纪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看到普遍理论所阐述的儿童学习的一般规律,而且能够看到被普遍理论所忽略的但又很有价值的有关儿童学习的具体信息和细节,更能够看到普遍理论所不可能顾及到的有关儿童学习的活生生的事件。纪录能为教师带来有关儿童学习的信息和思考,会使教师原本持有的抽象的儿童学习观受到挑战和产生变革,那就是不应把儿童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抽象的、概括化的个体,而应看成是一个独特的、具体的、生动的个体;不应把儿童的学习看作是一个符合某种特定规律的程序或模式,而应看成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特定事件。

纪录的另一个优势就在它使教师自身成为“看”的主体。

过去,教师一直等待着有一个权威性的理论来告诉他们儿童的学习是怎样的,教师理解儿童学习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复述和记忆这种权威性理论的过程。但是,这种被动的复述和记忆并不能让教师真正理解儿童的学习。而纪录则彻底转换了教师在理解儿童上的思路,它使教师从重复他人话语的“复述困境”中拉回到“自己面向儿童的学习”。教师自己去“看”儿童的学习,就会促使教师投入更多积极的和主动的思考,从而会使教师对儿童的学习理解得更为深刻,且更贴切于实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历来就不应该存在一个等待由权威来确定的“儿童”的概念,也不应该存在一个需要等待权威来发现和确定的儿童的学习,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确切地说清楚儿童的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此,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的过程,不应该是某个权威人士单独确定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共同建构的过程。打破权威的“话语霸权”,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声音。纪录正是让教师成为了主动的建构者,在做纪录的过程中,能让教师成为认识和理解儿童学习的主体。换言之,教师解读自己观察和记录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自己主动建构儿童学习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加入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掺入了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更有意义的是,反思和对话的过程会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渐形成属于教师自己的对儿童学习的崭新的认识。这种对儿童学习的新认识和对认识的不断更新是鲜活的,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它能使教师获得一种审视儿童学习的“眼光”,并进入一种能不断从儿童的学习中发现和捕捉教育问题的研究境界,而这种研究境界正是一个“让教学有意义”的教师所应该具有的。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朱家雄  张婕

 



1  George Forman,夏孝川译,《儿童经历的寻常时刻》,《“瑞吉欧与幼儿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

2  George FormanEllen Hall,and Kath Berglund, The Power of Ordinary Moments, Ch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 2001.9

3 顾明远、梁忠义主编,梁晓霞分卷主编,《世界教育大系:幼儿教育分卷》,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67页。

4 引自http://www.pz.harvard.edu/mlv/index.cfm?content_section=4&content_page_id=6&section_page_level=3

责任编辑: admin
收藏本页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4 -2015 朱家雄学前教育研究网 技术支持: Eznes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