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吉欧教育经验备受关注的缘由
近两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正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系统。一个异国他乡的幼儿教育方案曾引起过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兴趣,并成为不少人追随的对象,而今,它又在我国广大的地区“走红”,这并不是偶然的。在学习国外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时,如若我们能够了解这些理念和经验产生的背景,如若我们能够分析一下我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现状,那么,我们可以避免盲目地去追赶“潮流”,我们可以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变得更为理智一点。在人们开始广泛传播瑞吉欧教育系统的理念和实践,还有人在不同程度上学习甚或仿效瑞吉欧教育系统的做法的时候,或许也应该是我们开始理智地考察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一般而言,一个有影响的事件,其产生、发展和衰亡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以及隐藏其后的历史的和社会的缘由。瑞吉欧教育系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之所以引起了世界各国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潮流。
当今的世界正面临着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作为培养人的教育系统,必须应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革新和创造,培养出一代善于学习有用知识,善于质疑和批判,并能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人才。由是,人们将培养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当今的儿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多元文化的影响、大众传媒的灌输、家庭结构的变化、离婚率的上升、出生率的下降、儿童虐待的发生等等,使教育系统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尊重和保障儿童的基本权益,注重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由是,人们也将为儿童创设有益于他们健全人格成长、有益于他们学会做人的教育环境作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当代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婴幼儿期是人生中智慧发展的关键期,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儿童智慧的潜能,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职和任务。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近些年以来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让人们对于儿童的智慧有了一个崭新的视野。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的智慧结构都是不一样的,在智慧的各个方面的强弱是不平衡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掘每一个儿童的强处,尽力弥补其弱处,以个别化教育的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在充分受到尊重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世界各国的学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们纷纷将其理论加以演绎和运用,设计了许多有益于开发幼儿智慧潜能的材料、方法和途径。
当代研究幼儿教育的人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皮亚杰的工作以及他的影响的。皮亚杰将智慧的本质看成是“一种适应”,而将适应看作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知识的建构论,根据这种理论,除了遗传本能外,知识来自两类经验,即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所有的知识的产生都是以这些经验的抽象为前提的。皮亚杰揭示了儿童智慧的本质,他的理论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一直被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并作为幼儿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皮亚杰理论给于幼儿教育工作者以众多的启示,至少让他们明白,儿童的智慧来自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儿童动手去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自主地去建构知识;至少让他们懂得运算是认知的本质,是内化了的动作,运算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不应急于去“教”给儿童;也至少让他们认识到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能提出问题就说明儿童认知发生了冲突,而这正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动力
在皮亚杰理论被得以推崇的几乎同时,它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挑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继承和运用皮亚杰理论中的合理成分,批评和抛弃这种理论中的不足部分,已成了世界幼教工作者研究工作的关注点。在这种背景下,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理论引起了幼儿教育界的极大兴趣。
心理发展的历史文化理论倡导者维果茨基认为,交往和它的最有计划性、系统性的形式,即教学,造就了发展,创造着新的心理形成物,发展着心理生活的高级过程。因此,教学是发展的决定性动力。能够体现教学与发展内部联系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强调了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或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因此,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被教师纷纷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使幼儿教育的实践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理念、方法和途径,并在世界范围内大有进一步开掘的势头。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影响作用在于让他们认识到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产物,因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强调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也让他们明确,在幼儿园教育中,除儿童游戏外,教学也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活动,特别是掌握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对儿童的发展起了主导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希望能找到一种理想的教育方案,它能够反映自进步教育运动以来人们对儿童本身关注的精神,特别是能够反映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育的实践工作者也希望能找到一种理想的教育方案,它既有理论的指导,又具有可操作性,致使他们在计划和实施自己的教育方案时,它可以成为可资参考和借鉴的样板。这些需要正是瑞吉欧教育系统能在世界范围的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走红”的前提。
当幼儿教育的理论工作者需要将某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时候,他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教育理念演绎为教育实践;其二是,对教育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将其理性化。前者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设计从目标、内容、方法到评价的一整套方案,并对其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加以评价,验证这些理念在实践运用中的先进性。然而,这种演绎有其挑战性,因为教育实践不一定必然会证实这些理念在实践运用中具有合理性。后者一般是对已经成功的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归纳,这样做少有风险,但是,原有的教育实践与理论之间会有距离,因此,理性化的过程必然会对教育实践中所发生的一切有所取舍,并或多或少地带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美国麻省大学的两位学者爱德华兹(后来去内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和福门教授前后来到意大利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瑞吉欧·爱米里亚市的时候,他们欣喜地发现,在这里运作的幼儿教育方案通过总结、归纳以及理性化的过程,可以成为这种理想的教育方案,这样做可能比他们自己将教育理念演绎为教育实践更为简单和有效。于是,他们以高度的热情,与意大利的教育实际工作者一起,通过数年的努力,将瑞吉欧教育系统“包装”成了举世瞩目的幼儿教育方案。
公正地说,瑞吉欧教育系统如若没有这两位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总结、归纳以及理性化,如若没有诸如加德纳、霍金斯、凯茨等一些著名学者的推荐,尽管它也会受到一些人的青睐,也许它不会如此完美,如此有深度,如此受到推崇;相反,如若没有以马拉古兹为首的瑞吉欧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也许这些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有可能找到别的教育系统,或者他们会自己演绎一个教育系统,但是不管怎样,这样的工作会比他们在瑞吉欧所做的事情困难得多。
瑞吉欧教育系统本身不是一种理论,它是一种结合意大利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将杜威、克伯屈、艾萨克斯、布鲁纳、勃朗芬布伦纳,特别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的典范,它向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概念:儿童作为学习者的本质、教师的角色、师生的互动、教育机构的组织和管理、物理环境的创设与运用、以合作、探索和自由发现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以及富有建设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
正如马拉古兹所言,瑞吉欧教育系统将皮亚杰理论作为该教育系统的主要理论基础,认定在幼儿教育中应为儿童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与环境进行充分的交互作用;强调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充分顾及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儿童才有可能在游戏状态中主动去探索世界,自主地去建构知识。但是,该系统也批评了皮亚杰理论在运用于幼儿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即过分消极地看待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将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人为地割裂开来,过分地强调发展的阶段性等等。瑞吉欧教育系统接受了维果茨基的一些合理的想法,将其“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理念运用于该教育系统,并特别强调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各种语言的发展)对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性。瑞吉欧教育系统在其哲学观和教育学理念、方法和管理等方面发展了一整套独具特色而又富有创意的体系,让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都能感受到它对幼儿教育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正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所关注的东西。
如果说,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或者九十年代前、中两期,如若有人将瑞吉欧教育系统介绍到我国,也许还不会使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的话,那么近几年里他们这样做会引起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热烈的反响则是一种必然。
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蓬勃开展。这场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改革运动迄今已历时近二十年了,在这些年里,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育实践方面也有不少的改革和创新。
但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只是从属于成人,这种文化传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的变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幼儿教育现状的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迄今为止,我国的教育机构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评价是以学业成就为依据的,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经济状况、教育水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是不容易的。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数十年来是统一的、标准化的和结构化的,我国的幼儿教师几乎完全是由学科教育的模式培养的,要能适应甚至推动教育改革也有相当的困难。
虽然说,这二十年以来,教育改革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平心而论,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们付出了的代价也是够大的。应该说,没有这样的付出,我们对幼儿教育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不会达到如今的水平,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不会发展到现今的水平。对付出了的代价和获取的教训进行反思,甚至敢于在真理面前否定自己,这正是能够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动力所在。
我们尝试过综合教育,力求使幼儿园课程实现综合化,从而改变传统分科课程的一些弊端,然而,我们在思想深处没有改变重结果的倾向,在操作层面上过分强调特化了的目标,并以目标的实现与否作为评价的依据,结果使不少这类的教育方案都成了各学科的“大拼盘”。我们强调过游戏的重要性,力求使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能占据应有的地位,从而改变幼儿园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然而,我们缺少对游戏教育价值的真正理解,在操作层面上泛化甚至异化了游戏,模糊了儿童自己生成的活动与教师预定的活动之间的概念界线,结果使不少幼儿园的“儿童游戏”演变成了“游戏儿童”。我们重视过发展的概念,力求使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儿童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改变幼儿园教育中“标准化生产人”的状况,然而,我们尽管在实践中没有作太多的实质性改变,在理念上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发展与教学对立了起来,甚至还否定了教学,结果使不少幼儿园教师在“教”与“不教”之间举棋不定。……
近些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善于思考了。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对儿童发展、儿童游戏、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师生的互动、幼儿教育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运用、幼儿园课程设计与评价、家长和社区的参与等一系列幼儿教育的基本问题有了深一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当我国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们发现,瑞吉欧教育系统在教育理念上的阐述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展现与他们自己的思考之间的距离并不很遥远的时候,他们满怀热忱地伸出双臂接纳瑞吉欧教育系统,也就成了并不是难以理解的事了。
然而,教育改革不是赶潮流,更不是搞花样。瑞吉欧教育系统毕竟是外国的泊来品,它对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所起的作用是以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为前提的,这就是说,机械的模仿,往往只能获得适得其反的结果,理智的方式是掌握瑞吉欧教育系统的精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批判地吸收,并有所创造。
《幼儿教育》2001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