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简介 专家著作 专家论文 学术交流 学前教育课程资源 专家推荐 交流论坛 博客 联系我们
风  铃
2006-08-29        点击:4780

    风   铃

 

观察与记录:

    娃娃家门口挂着一串白色的贝壳风铃。受到外力后,风铃就会晃动起来,还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来。

图二

图一

一天早上,班上有几个小朋友对风铃发生了兴趣。首先是甜甜,她踮起小脚,举起手臂,再使足劲一跳,手指刚好能够碰一下风铃。风铃也随着她的拍击而 “哗啦、哗啦”来回摆动起来。(图一)

      

成成也学着甜甜的样子去拍风铃。可是他没有甜甜个子高,怎么伸胳膊也够不着风铃。

可能甜甜意识到成成够不着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手臂伸的不够长,就想帮成成把手臂拉高一些。于是,她对成成说:“我教你”,便用双手握着成成的右手腕使劲往上拔,“唉!”虽然甜甜很用力,但是她的帮助并不能真的使成成的手臂变长一些,成成还是够不着风铃。(图二)

图三

又有几个孩子喊着“我也要、我也要”,他们兴趣十足地加入了这个游戏。他们一个个都兴奋地仰着小脸,使劲踮着脚去拍击风铃,但是风铃就是高出那么一点来,除了甜甜外,别的小朋友都够不着…… (图三)

                

忽然,俊俊不知怎么想到了用拿在手里的玩具刀去拍风铃,大概是他认为用手再加上刀的效果就相当于把手臂变长了一样吧。可惜他离风铃的距离稍微远了一点,刀并没有碰着风铃。(图四)

          

但是,这是一个多么富有启发性的举动呀。你看!强强已经受了他的启发转身从桌子上找到了一把另外款式的玩具刀,忻忻也高高举起了他手里的牙刷去击风铃……(图五)

图五

连甜甜也要尝试这种新的玩法了,她喊着:“我来、我来”,就去夺强强手里的玩具刀,(图六)

                      强强赶忙护自己的刀。一个拼命抢、一个拼命护,两个孩子扭打着都倒到了地上,还在相互争夺,(图七)      

    但强强力气还是弱了一些,他无奈地看着刀被甜甜抢走了。

图七

图六

图六

甜甜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小朋友们说道:“我也有了一只刀”,就开始用刀去击风铃。强强站起来后还想着要从甜甜手里夺回自己的刀,但几次小小试探,却是终难取胜。他放弃了跟甜甜要回刀的念头,转而想去夺灵灵手里的刀。可能因为他是一个性格温和的孩子吧,他夺俊俊刀的动作并没有甜甜夺他的刀时那样的“狠”,所以,他只是试了一下,甚至他的举动都没有引起俊俊的注意,就放弃了。

图八

强强转过身去,从桌子上找出了一个长柄夹子,成成也从桌子上选择了一个带柄的小塑料锅。 “我也有了一把” 、“我也有了一只刀”,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工具去击打风铃。终于够着风铃的喜悦让每个孩子都无比开心,欢乐的笑声飘荡在整个娃娃家……

正当小朋友们都在对用工具击打风铃玩得不亦乐乎之时。甜甜又有新花招了!她站到了风铃近旁的一把小椅子上,然后再用刀去击风铃。(图八)

     

现在甜甜轻而易举得就够着风铃了,她竟然把用手去够风铃的游戏演化成了听声音的游戏了。“哗啦、哗啦、哗啦……”站在椅子上的甜甜用玩具刀连续搅动着风铃。站在地上的小朋友看到又有了新的玩法,便开始学着甜甜用工具搅动风铃,只见那些牙刷呀、玩具刀、玩具锅呀在小朋友们的手里空晃着,也只能做到偶尔碰着风铃,怎么也不能够连续搅动起风铃……

图十

图九

    片刻后,忻忻也搬来了一把小椅子要站上去,(图九)

          

 

    渐渐地,成成开始去找小椅子,强强也开始去找小椅子……。最后,五个小朋友都站在了小椅子上,他们用小手高举着工具去搅动贝壳风铃。“哗啦、哗啦、哗啦……”风铃被越来越紧得搅到了一起,孩子们也玩得越来越开心……(图十)

          

 

重温与对话(摘录):

对话者:杨老师(观察记录者,幼儿园教师)、教师乙、教师丙、专家甲、专家乙

教师乙:真有意思!一串风铃引来了一群孩子去玩。孩子们还能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玩出新花样,把游戏推向高潮。一串风铃引起孩子们那么大的兴趣,真让人可以好好地寻思。

杨老师:是呀,我也只是为了装饰,在娃娃家的门上挂了一个风铃,想不到这个风铃会产生这么好的作用,孩子们会这么喜欢。

专家甲:这段录像确实很难得。我觉得这里涉及到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问题。风铃只是一种环境,但是在孩子们对它发生兴趣,开始去玩它时,它就开始和孩子“对话”,变得有意义起来。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衡量幼儿园环境的优劣,关键是看哪种环境能使孩子参与进来,和孩子发生关系。只有能与孩子发生了关系,能和孩子展开“对话”的环境才称得上是有意义的环境。

杨老师:那天早上,我看到两个小孩子在玩风铃,就快点抓起录像机去拍摄,没想到无意之中抓拍来的效果会这么好。

专家甲:孩子们的这种群体游戏是教师怎么预设都预设不出来。我们在看了这段录像后,就会明白,孩子们面对着自己个子矮,风铃挂得高这样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情景,在那里很自然的玩,很自然的想解决办法,一步一步地把玩风铃的游戏推向高潮,这就是寻常时刻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教师乙:我觉得在这个玩风铃游戏里,孩子们对工具的使用也是很让我佩服的。他们能在手够不着的情况下想到用刀、用牙刷,后来那个小姑娘还能又想到用小椅子把自己垫起来。

 杨老师:可能孩子们觉得既然问题是手够不着风铃,那就想个办法让它够着好了,用刀、牙刷、长柄锅等都是使手向上延伸,用小椅子就像是腿向下加长了。

专家乙:通过刀等工具向上延伸可以缩短孩子和风铃的距离,通过脚下垫小椅子也可以缩短孩子和风铃的距离。这些都已涉及到了数理逻辑经验。对于托班的孩子,我们真的不能确信他们有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便有,也应该是很模糊、很感性的经验水平。其实,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十分缓慢的。但像风铃游戏这样的活动,就会有利于孩子逻辑数理经验的获得。

教师乙:从开始对风铃感兴趣,到使用刀、牙刷、小椅子等,都是孩子们自己想到的,这是不是说这是一个孩子自己生成的活动呀!

专家甲:对的。可以说玩风铃就是一个纯游戏,还是一个集体游戏。这个游戏是由孩子想要用手够着风铃这样的内部动机控制着,孩子完完全全是自己在那里自然的戏耍,很投入的去玩和想办法,又不需要完成任何别人强加给他们的任务,这样的游戏满足了孩子们的情绪情感需要,也有益于孩子认知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教师丙:我觉得特别有趣的是:孩子们看到有一个人拿着玩具刀去够风铃,其他人也跟着去找工具够风铃:孩子们看到有一个人站到凳子上搅风铃,其他人也都要站到凳子上搅风铃。

专家甲:对。我觉得这是孩子们合作学习的体现。维里茨基说过:“我们要测的不是儿童独自能做什么和已知什么,而是在帮助下能做什么和有什么学习的潜力”。每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的经验水平,面对着够风铃这一相同的问题情景,幼儿是在各自的经验水平上想解决办法的。但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幼儿在一起玩游戏,他们就会处于一种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的状态,这会比一个幼儿象个“孤独的小科学家”一样在那里进行个体建构更为有效。

教师乙:我还注意到在录像中有一段夺刀的镜头。甜甜想要刀时,就去夺强强的,强强的刀被甜甜夺去了,但是,他去夺俊俊的刀时却显得比较软弱。

教师丙:整个游戏过程中甜甜是一个核心人物。刚开始时,首先对风铃感兴趣的是她,试图拔成成手腕让他够着风铃的是她,夺刀是她,第一个上凳子的也是她。

专家乙:孩子们的个性是不一样的,活动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在这样自然的游戏中,他们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甜甜拔成成手腕是一种帮助行为,夺强强的刀是一种冲突行为。合作行为也罢、冲突行为也罢,正是通过这样与人交往,幼儿逐渐实现了社会化。

 

反思与启示:

1.环境是静止不动的,只有在和人发生关系以后,才会变得就有意义起来。所以,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优劣,关键是看哪种环境能够和幼儿“对话”,即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参与进来、活动起来。教师要学会创设适宜的环境,推动幼儿按自己的逻辑与方式去积极地学习。

2.每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的经验水平,面对同样的问题和情景,幼儿是在各自的经验水平上进行活动的。但只要两个以上的幼儿在一起玩游戏,他们就会处于一种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的状态,比一个幼儿的个体建构更为有效。他们会从同伴的行为中得到启发,尝试他们经验之外的东西。这种合作学习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3.对于2-3岁的幼儿来讲,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在游戏中。幼儿的学习其实是一种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展示智慧和个性的过程。因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成为儿童自己的兴趣、需要,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他们的各种潜能才会得以最大程度地显现。

4.对工具的使用以弥补幼儿个子矮和风铃挂得高之间的差距,体现了幼儿的一种逻辑思维,其实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十分缓慢的,特别是幼儿对逻辑数理经验和知识的获取,更是不容易的。但像风铃游戏这样的活动就会有利于幼儿逻辑数理经验的获得。    

                 

(由上海实验幼儿园教师记录,由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王雁 整理)

《幼儿教育》,2005年第六期

 

责任编辑: admin
收藏本页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4 -2015 朱家雄学前教育研究网 技术支持: Eznes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