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简介 专家著作 专家论文 学术交流 学前教育课程资源 专家推荐 交流论坛 博客 联系我们
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问题: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玩与教的两难(一)
2015-09-08        点击:3751

    如果要探究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有何不同,那么可以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幼儿园课程中有游戏的成分,而不只是有教学。当然,这并不是说幼儿园课程中只有游戏,而没有教学。

    因为幼儿园课程中有游戏也有教学,游戏与教学就会产生关系,处理好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编制幼儿园课程以及设计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要点和难点。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考量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将幼儿发展纳入社会、文化所要求的轨道,两者缺一不可。在幼儿园课程中,“顺应幼儿自然发展”主要通过幼儿游戏得以实现,而“将幼儿发展纳入社会、文化所要求的轨道”则主要通过教师教学得以实现。

   在不同的社会运行状态、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条件和情景下,人们对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会有不同的考量和权衡,于是人们对于幼儿游戏与教师教学会有不同的侧重,其结果会导致幼儿园教育或者更多偏重顺应幼儿自然发展,或者更多偏重将幼儿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文化所需要的人。偏重是可以的,走极端是不对的,换言之,只有游戏或教学的幼儿园课程都是走极端的,在教育实践中是会产生问题的。

    由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文化在变迁,人们的价值取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于是人们对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会应时、应地、应人而产生相应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反映在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上,必然导致对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重新考量和权衡。

    如果运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上述话语的意义,那就是幼儿园课程的编制者和实施者一直处于游戏(玩)与教学(教)的两难之中,一百年以后还是这样,一千年以后还会是这样。

    如果运用一句挑战自我的话概括上述话语的意义,那就是幼儿园课程的编制者和实施者应该在处理游戏(玩)与教学(教)的两难之中求得进步,求得发展,一百年以后还是这样,一千年以后还会是这样。

    曾几何时,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者们带着梦想,或者肩负着社会重任,根据自己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满腔热忱和千辛万苦地将自己所信奉的理念演绎为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他们的努力往往就是试图在游戏(玩)与教学(教)的两难之中找到平衡点。除了坚持“理想”者,他们最终的结局几乎都是雷同的,那就是: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是永远的;有所得,就有所失,两难依然还是两难。他们最后的感叹也常常会是一致的,积极者会说,投身于幼儿教育,人生的价值就是在两难之中求探索,求长进;消极者会说,人生的悲哀就在于不由己地又回到了原点。

回顾15年前所说的话

    早在15年以前,笔者在一篇题为“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刍议”的文章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的幼儿教育也重视游戏,但是对各科教学的过分强调,从而在实际上削弱了游戏的地位。80年代以后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教学’二字在许多场合已经取消,或被笼统的‘教育活动’一词所包容。如何正确处理游戏与教学这两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在当今已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关键。”

   强调幼儿游戏,弱化教师教学,这种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常常是由对过分强调成人为主的教学倾向的反动而引发的。例如,上世纪60年代,在对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进行评判的基础上,对皮亚杰理论的热衷和追捧导致了一些人认同皮亚杰“同化是学习的根本”的观点,并演绎为以同化为主的游戏应该是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念。15年以来的幼儿园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理念如若不加正确认识和实施,就可能导致幼儿园教学的弱化或异化。

   早在15年以前,笔者曾在一本题为《皮亚杰理论在早期教育中的运用》的专著中指出:“游戏是儿童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即皮亚杰所谓的儿童以自己的经验去同化外部的现实,满足自身的需要。游戏没有社会功利目的,它强调的是‘表现’、‘过程’和儿童的自主的活动。……皮亚杰等将学习从属于发展,将同化看作是学习的根本,这样的观点对教育工作者而言,似乎太过消极。”笔者认为,“与游戏不同,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而不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儿童自发自选的活动;教学由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为核心来组织和实施活动,而不是完全根据儿童的自身需要开展活动。”

    笔者在这本书中将“儿童完全自由的游戏和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看作是幼儿园活动的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状态,它们反映的是游戏与教学的不同结合程度。从幼儿园教育方案的整体价值取向,到幼儿园每一个具体活动的性质,都可以在这个‘幼儿园活动性质向度图’中游戏和教学的连续体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笔者在这本书中还提出,幼儿园课程总是与角色游戏、搭积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语言活动、图书、身体运动、美术及音乐等联系在一起,并与教师决定幼儿要做些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相关联。所有这些,都是与教育者的价值取向不可分割的,这就是说,幼儿园课程并非全然的“要教”或是“不要教”,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别往往只是表现在“教师教学”与“幼儿游戏”在比例程度上有所不同,幼儿园课程之“道”,就是“实现幼儿游戏与教师教学的优化结合”,而“实现”之“道”就在于“一切由时间、地点和条件所决定”。

    笔者在“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刍议”的文章中还指出,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是有本质区别的,不可相互替代,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弱化或取消了教学,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区别被混淆了,“游戏成了有各级教育目标的、教师精心策划、安排和指导的活动,而教学原来应承担的任务却悄然被所谓的游戏替代了。”  “用游戏替代教学的想法和做法,必然导致在理论上对游戏的界定发生泛化或者异化,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混乱现象。” 

   十五年过去了。现在看来,笔者当年所说过的话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似乎都得到了应验。

不可弱化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游戏固然重要,但是不可因为过分强调游戏,就弱化甚至取消教学。

    幼儿园游戏固然重要,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幼儿园教学可能更为重要,例如,对待弱势群体中的幼儿,对他们强调补偿性教学会比强调游戏更为重要。

    其实,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经常是默默地在按照中国文化的逻辑在开展着幼儿园教育,而并不完全是按照某些“先进的”理念在开展幼儿园教育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某些行政长官的意志在开展幼儿园教育的。许多年来,即使不倡导幼儿园教学,甚至在削弱幼儿园教学的情况下,在我国很少能够看到有幼儿园不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而且往往还将教学看作是重要的活动。

    但是,由于“名不正,言不顺”,幼儿园教师要么“偷偷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学活动;要么将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称作为游戏活动,即用泛化或异化游戏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学活动。其结果,或导致了“教师不敢去教幼儿了”,或导致了“会教的老师不会教了,不会教的老师更逍遥了”,甚至导致了“由于过分关注幼儿生成的活动,而使教学活动变得缺少教育价值,甚至成为对幼儿、对社会有害的活动了。”

    但是,毕竟“为什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是幼儿园课程必须涉及的重要方面,淡化或忽略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幼儿园课程在编制和实施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淡化或忽略“为什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就会淡化或忽略对“将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的思考,就会淡化或忽略对“什么才是教师最值得教以及幼儿最值得学习的东西”等问题的判断,而这些问题恰恰都是幼儿园课程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

    应该清楚地懂得,一个不知道要教什么的教师是做不好幼儿园教师的,这就如同一个不懂得如何让幼儿游戏的教师是当不好幼儿园教师的一样。

    应该清楚地看到,一个成长中的幼儿园教师,每天都会遇到游戏与教学的两难问题,而处理这类两难问题的过程正是其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责任编辑: ezness
收藏本页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4 -2015 朱家雄学前教育研究网 技术支持: Eznes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