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2年我国学前教育有何热点问题的话,可以说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一个。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各级地方政府纷纷转发了这个通知,并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按通知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政策,对幼儿园“小学化”进行专项检查和处置。
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用最“白”的话来说,就是幼儿园“不务正业”,做小学该做的事情。可以说,懂得一些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会不批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医学家们会批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与幼儿身心发育、发展规律相悖”,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们会批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残害童心”,教育学学者们会批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学制越位”,学前教育专家们则更不能容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因为他们的专业领域受到了“侵犯”。
然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它屡禁不止,它越演越烈,即使有强大的政策和行动阻止它、惩罚它、取缔它,它却依然“独往独来”、“我行我素”,或者“死灰复燃”、“借尸还魂”,更有甚者则采用“迂回战术”,来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大凡面对一个已经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却又乏力去铲除它,人们就需要认真去思考它存在和“繁衍”的原因,并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进一步去研究和讨论消灭它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从技术上去解决问题。要不“防止和纠正小学化”也会成为“说了也白说”那一类问题,即使言说者依然可以采取“白说也要说”的态度。
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在这些原因中,有的是教育本身的原因,有的则是教育以外的原因。前者,或许可以通过教育本身的努力解决部分的问题,后者依靠教育一家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决的,换言之,把原本属于社会自身的矛盾与冲突,一古脑儿说成是由教育带来的,并试图通过教育得以解决,那是没有希望的。
例如,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幼小衔接”没有解决的问题。“幼小衔接”也是一个老问题,讲了多年,做了多年,迄今为止,不是已经得以解决,而是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说到“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两个基本思考,一个是小学向幼儿园靠拢,另一个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前者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也是他们所失望的,因为数十年来,尽管行政的推动,尽管学者的呼吁,小学的课程和教学没有向幼儿园靠拢的迹象,也没有向幼儿园靠拢的动机,相反越来越与幼儿园教育相背离;后者是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所不愿意看到的,甚至是他们反对的,但是又是他们必须去做的,如若做得不好,反而会损害儿童的发展,也会遭到家长和社会的谴责。
事实上,“幼小衔接”在当今之所以成为了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因为在教育实践中已经出现了问题。有专家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今“幼小衔接”的问题,部分是幼儿园课程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不衔接的问题,他们发现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要求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许多,例如识字量、阅读难度、运算要求、非母语的语言要求等都提高了。于是,学术界和教育实践界,也包括政府主管部门都做了降低小学一年级课程与教学要求的呼吁和努力,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在“无形”之中“不明不白”地都化为了乌有。
所谓的“不明不白”,其实谁都明白,所谓的“无形”其实“有形”,那就是“高考指挥棒”,那就是指挥棒背后的“社会竞争”,这属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大系统、外系统范畴,根据布氏原理,幼小衔接这类小系统、中间系统的事情,应该与大系统保持一致。教育工作者、政府官员和老百姓也许可以在有限范围内做些改进,却无法与之“决一胜负”。
必须非常现实地面对这样问题的人是家长,也是教师,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不管用的“口号”。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的“运动”中,有些人提出了诸如“发放告家长书”、“举办家长、教师论坛”、“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严禁幼儿园教识字,学数学”、“严禁幼儿使用操作材料”等方法和措施,它们就如同采用站大街或挨家挨户宣传灭鼠,或用东西去堵老鼠洞等方法一样,虽然有益于消灭一些老鼠,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有趣的是,有些同时身为“落实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的人”和“家长”双重角色者,他们有可能会陷入“人格分裂”的境地:对他人的所说所为与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同。
又如,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间接原因之一是所谓的“家长观念有问题”,他们的不正确需要和错误想法助长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同样,这个原因看似微观,其实宏观,固然与“社会竞争”紧密相连,亦与“文化观念”息息相关。所谓的“家长观念有问题”,指的是家长错误地要求幼儿园教识字、学数学,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非理智地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各种兴趣班、学习班,让孩子“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强迫他们接受“匆匆的课程”,度过“匆匆的童年”。
涉及文化的问题,往往并非对错问题。大凡东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百姓,与西方人在育儿观念上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笔者曾两次参与东亚5大城市(北京、上海、台北、东京、首尔)儿童生活调查的国际合作研究,每个地方的样本都在千人左右。据2005年的研究数据,这5大城市儿童参加兴趣班、学习班人数的比率以及花费占家长总收入的比率分别是:北京64.1%和5.1%,上海78.4%和4.9%,台北56.4%和4.9%,东京61.7%和2%,首尔72.6%和3.2%。2010年的研究数据与此雷同。这个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家长的这类教育行为也许是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育儿观念所致,不是哪个学者的呼吁,或者哪个行政长官的指令所能改变得了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采用禁、堵一类的办法同样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例如,禁止在教育主管部门管辖下的幼儿教育机构举办兴趣班、学习班,家长还是会非常“执着地”花费更多的钱,将孩子送到不够专业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兴趣班、学习班去。
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还有很多,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入“性价比”高的幼儿园难所导致的“择校择园”问题和“入园考试”问题;包括缺少课程资源、教学材料和有意义的培训,而教师不知道该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不到位所导致的幼儿园教育不专业的问题;包括……
不要打错了“板子”
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被归结为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原因的原因并非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找错了原因,将“板子”打在这些所谓的原因之上,是不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
例如,有人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归结为教师使用教材和幼儿使用操作材料。其实,这两者的关系并非必然的因果关系,具体地说,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4种关系:(1)教师使用的教育材料是“小学化”的,在做小学化的事情;(2)教师不使用教育材料,却在做小学化的事情;(3)教师使用的教育材料是非小学化的,在做非小学化的事情;(4)教师不使用教育材料,在做非小学化的事情。在教育现实中,这4种状况都有存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应该反对的是前两者,而不是后两者。还应该看到的是,教师使用“小学化”的教育材料,固然是与教师不使用教育材料却在做小学化的事情是“等价”的,但是教师使用非小学化的教育材料,特别是使用高品质的幼儿教育材料,一定会比教师不使用教育材料去做非小学化的事情的效果好。
又如,有人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归结为是民办幼儿园的过错,是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争夺生源的办法。且不说这种说法有歧视民办教育之嫌,与国家的基本政策相悖,即使现实中存在民办幼儿园比公办幼儿园较多出现小学化倾向的现象,也主要应该从政府对待民办幼儿园的各种政策、管理等方面去检讨,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对民办幼儿园横加批评和指责。
……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的进一步思考
而今,社会各方已经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张旗鼓地开展着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的行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过头的做法,例如只要幼儿园环境中出现文字和数字,就会被列入“评估不合格”、“限期整改”的范围。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暗流”却依然滚滚不息,被围追堵打的“老鼠”要么暂时躲藏了起来,要么在不易被发现或追打的地方继续横行。
如前所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不只是教育本身的问题。有时,学前教育工作者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不可能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解决有些社会问题,例如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竞争和压力问题、体制与机制问题等等;有时,学前教育工作者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甚至不可能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例如改变小学的课程和教学等等。也许学前教育工作者能做的应该是自己份内的事情,例如,学前教育的专家如何依据“幼小衔接”的规律、实际状况和需求,为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精心编制能解决问题的、易操作的课程和教育活动,而不是空喊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号;又如,教师在课程与教育活动实施中如何加以改进和提升,既让幼儿玩得开心,又让教师教得有效,减小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中的“坡度”等等。可以肯定地说,能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减小幼小衔接“坡度”的教育资源和材料,会比去查处“小学化”事件更有实际意义。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问题是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要谨慎对待“查处小学化”的问题,因为在社会舆论中,为他们提供的学前教育被认为是小学化倾向最为严重的。所谓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城市民工子弟、留守儿童、贫困农村地区的儿童等等。对于他们而言,缺少的不是游戏,需要的是能适应社会变革(如现代化、城市化等)、应对城乡差异以及改变弱势现状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他们的弱势表现在缺少教育资源(包括合格的教师、合适的课程资源和教材、家长资源、社会公共资源等),缺少应对变化的机会和经验。他们在幼儿期的弱势现状,可能会加剧他们在幼小衔接中的弱势,从而导致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进一步弱势,最终可能导致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对待这个数量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何制定合适的政策以及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个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大问题,而不是一个“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相对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各领域、各方面的智者进行整体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