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简介 专家著作 专家论文 学术交流 学前教育课程资源 专家推荐 交流论坛 博客 联系我们
對大陸浪漫主義取向的幼稚園課程改革的反思
2009-02-17        点击:4130

對大陸浪漫主義取向的幼稚園課程改革的反思 

 

摘要:

文章對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迄今仍在進行的中國大陸幼稚園課程改革進行了反思,從改革中出現的重引入,輕傳承;重權利,輕責任;重品質,輕公平等傾向,指出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課程理念和改革指導思想存在著與中國國情不相適應問題,旨在通過反思,讓幼稚園課程改革者與時俱進地思考課程改革的問題。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始的中國大陸幼稚園課程改革還在進行之中。有人認為,幼稚園課程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理念與實踐相脫節”。(Liu & Feng2005)還有人認為,“幼稚教育課程改革的歷程簡直就是一個美國幼稚教育課程模式‘你方唱罷我登臺的熱鬧場面”;課程改革“以西方各種先進理論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但是缺乏自己的理論基礎”(李敏誼,2006,頁2)。而今,幼稚園課程改革正在試圖通過提高幼稚園教師專業水準的路徑以填補“先進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之間存在的溝壑。

這些年來,在對幼稚園課程改革的一些讚歌聲中也開始能聽到一些質疑和批評之聲。

在歷史的長河中,三十年不算太長,但是卻是中國大陸經濟、政治等各領域發生重大改革的歷史時期,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大陸的幼稚園課程改革是在我國經濟、政治等領域改革在大背景下進行的,是為解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幼稚園課程存在的諸多問題而發動的,對解決當時的問題,起碼能對當時所存在的弊病起到過“矯枉過正”的作用。在這三十年中,中國大陸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內的改革指導思想和政策都在進行著有效的調整和修正,而作為與這些領域的改革密切關聯的幼稚園課程改革,如若不顧及宏觀生態環境的變遷,不作適當的變化,依然堅持所謂“正確”的理念,那麼會給課程改革帶來問題,甚至會對課程改革產生誤導。

隨著幼稚園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人們開始對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反思和探討,特別是對富有“浪漫主義”取向的課程理念和改革指導思想進行反思;開始重新構想適合中國大陸社會、文化、經濟等的幼稚園課程,旨在從根本上解決建立適合國情的幼稚園課程的問題。

中國大陸的幼稚園課程改革是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是與歐美的浪漫主義教育思潮緊密關聯的。持浪漫主義思想的人認為,理性是人精神的枷鎖,他們推崇人性的自由舒展,自我情感的盡情抒發,個體生命價值的充分實現。20世紀初在歐美掀起第一次教育改革浪潮,即歐洲的“新教育運動”和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成了該時代思想的標誌。

八十年代初起始的大陸幼稚園課程改革,強調兒童自我發展,強調幼兒自主、主動的活動,強調幼稚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注重幼稚園環境的創設,注重幼稚園課程的自主和多元。這種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理念和改革導向是與早年歐美教育改革浪潮的思路是一致的,是與當年西方早期兒童教育的思潮,特別是建構主義理論對早期教育的影響密切有關的。二十多年以來,這樣的課程理念和改革導向在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甚至被濫用和異化。當今,對浪漫主義取向的課程理念和改革指導思想進行反思,是改革過程中的必然。筆者認為,在幼稚園課程改革中,出現了重引入、輕傳承;重權利、輕責任;重品質、輕公平等傾向,在當今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背景下,這些引領大陸幼稚園課程改革的、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課程理念和改革指導思想存在著一些與中國國情不相適應問題:

一、重引入,輕傳承

在全球化和資訊化的時代,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堅持改革開放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的大政方略。平心而論,由於改革開放政策,讓大陸的幼稚教育工作者開拓了視野,認識了許多來自國外,特別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幼稚教育思潮和教育實踐,豐富了他們對幼稚教育的知識和經驗,這對於構思和推動幼稚園課程改革,去除傳統幼稚園教育中許多不適應社會變遷的弊端是起到積極作用的。

但是,幼稚園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構建與中國國情相適合的幼稚教育,而不是為了向西方國家的幼稚教育“看齊。在這方面,會涉及許多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自然是教育價值的問題。

這場改革最初是從民間發起的,後來國家行政力量介入並起了主導作用,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涉及面之廣,動用的資源之多,是大陸歷次幼稚園課程變革所不可比擬的。國家行政部門不僅出臺了有關法規和文件,而且還建立示範樣板,“所宣導的‘活動區活動’這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態實際上正是西方幼稚園傳統的活動課程。……為其後借助于教育行政力量推向全國的大規模幼稚園教育改革運動提供了‘看得見’的範本。”(劉焱,2007

在涉及幼稚園課程時,必然會涉及到“為什麼教”、“教什麼”和“如何教”的問題,從課程理念到教育實踐,從課程目標、內容到評價,整個系統的統一和協調,遠不是以浪漫主義為基礎的、具有普適性的教育和兒童發展理論所能涵蓋和解決的,文化和哲學等都與課程有緊密的關聯。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如若放棄了對文化的關注,放棄了在哲學層面上的思考,很有可能會使人陷入“技術主義”的泥坑,而忘卻了幼稚教育的根本價值。

西方幼稚教育思想和課程的介紹和引進,能對豐富幼稚教育課程的理論和實踐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並不是說幼稚園課程改革的出路就是運用這些課程,或是將這些課程本土化。各種國外的課程都是在這些國家特殊的文化背景中產生和發展的,它們與中國文化之間存在著相當的距離。例如,在幼稚園課程改革中,將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指導思想定位在適合兒童個體發展上,特別強調發展兒童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等某些西方課程的理念上,會造成與中國國情的諸多不相符合的方面。

“文化的核心是傳統觀念(即經由歷史的演變和選擇保留下來的觀念),尤其是附屬於觀念的價值。”( Kroeber, A.L. Kluckhohn, C.1952)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數千年文明的中國歷史,鑄就了中國人印刻在心靈深處的價值觀以及與此緊密聯繫的思維定勢、風俗習慣和行為方式。中國文化是與歐美文化絕然不同的文化,這兩種文化分別根植於兩種絕然不同的價值觀。

中國文化以儒家學說為首尊。中國文化崇尚集體,主張建立道德等級的社會制度,以此維護社會和諧,主張建立道德等級的家庭制度,以此維護家庭和諧。西方文化崇尚個體,相信每個個體都應機會均等,都應受到尊重,主張人的個性發展,強調個人的興趣和需要的滿足,強調個體在不同水準上的發展。

馬斯科勒等人(Mascolo, M. F. et al., 2003) 曾對一些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比較研究作了綜述,他們指出,在人、社會、道德和公民關係等方面,美國的個人主義是建立個體至上的基礎之上的,美國的個人主義賦予自由以極高的價值,以謀求生活幸福,在神和法律面前的平等,以及在與社會相關聯事件中的自我選擇。與這些信條相一致,美國人認為個體、獨立和自我實現具有很高的價值。每個人都被看成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被鼓勵去表達個人情感、願望,去發展自己特殊的才能,兒童依靠自己而實現社會化,而不是依靠他人,去表現所給予的任務。相反,中國的儒家學說關於自我和社會生活的概念是圍繞關係過程中的自我完善這樣的想法而建立的,據此,個體並非是單獨的,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關係網路之中,而這個網路是依據豐富而有序的等級組織而成的,每個人都作為等級結構整體的一部分而與他人發生聯繫,每個人的自我修煉都通過與他人的關係而發生。在社會等級制度中,要成為一個和諧的人,在自我修煉過程中就要學會抑制自己的願望,要根據家庭和社會中他人的需要和願望規範和約束自己。馬斯科勒(Mascolo, M. F.2008)根據自己對東、西方國家文化的理解,對東、西方國家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作了比較,指出了兩種不同的教育在方方面面的不同特徵。

當然,文化不是單一的,文化正在混合和遷移,東、西方文化需要相互取長補短,文化的交流,文化間的相互碰撞和接納才會有益於文化的發展。但是,文化問題需要文化解決的方式,絕不可能全盤輸入和運用。在幼稚園課程領域中,占主流的應該是中華優秀文化以及能反映中華優秀文化根本價值的東西,從根本的價值觀來看,這是不可妥協的。從這個基本立場出發,幼稚園課程改革可以從浪漫主義取向的理論中獲取有益的啟示,但是過多地強調和運用,必然會帶來很多的問題,甚至是根本性的問題。

托賓(Tobin, J. 2007)指出:“我們最近的一項在中國的研究,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中國政府也正力圖通過改革學前教育體系,來培養新一批能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勞動力。無疑,許多美國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很高興在中國的幼稚園中推廣建構主義、活動區角、自我表達、方案教學。但作為一個教育人類學學者,我擔心這些教學法將如何融入到中國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之中,以及在貫徹這些方法時,如何考慮中國社會本土的實際情況。……許多貧困的國家,樂於接受來自北美的幫助,以發展其學前教育系統,但是關鍵的是他們需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以尊重其本土文化的方式來展開變革。”

關注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為的是實現幼稚教育的社會價值,為的是培養認同和適應自己文化的中國未來一代合格的公民,為的是培養能將中國五千年優秀文化繼續發揚光大的接班人,也為的是改變因盲目引進西方文化而導致的負面影響。在課程的編制和實施中,占主流的應該是中華優秀文化以及能反映中華優秀文化根本價值的東西,課程的理念和指導思想應以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基本國情作為基本出發點。

二、重權利,輕責任

近二十多年來的幼稚園課程改革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尊重兒童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尊重幼稚園和教師的自主權利,具體表現在強調幼稚園課程的多元化、自主性和開放性。這樣做,在理論上,為的是實現解放人性,給予兒童和教師以自由,這與浪漫主義取向的課程理念是一致的;在實踐中,為的是使幼稚園課程能夠適合不同背景的幼稚園,也能夠適合不同狀況的幼兒。這樣的導向本意不錯,用心良苦,但是卻導致了不少的問題。

臺灣學者歐用生教授在檢討臺灣校本課程時曾指出:“任何改革都有其深層結構的改革,學校本位雖然強調自主,但自主要自律;強調增權,但必須有能!權責相符,必須負績效責任,否則以‘學校本位’為藉口,可能先陷入‘陷阱’而不自知。”(歐用生,2003

權利與責任是緊密關聯的。在幼稚園課程確定和實施的過程中,如若兒童和教師沒有權利,他們有可能陷於被動狀態。相反,如若給予兒童和教師權利,他們沒有能力,不能負起責任,或負不起責任,有可能使課程實施陷於更糟糕的狀態。

由於強調幼稚園課程的多元化、自主性和開放性,結果在全國範圍內大搞“園本課程”,群眾運動式地要求教師發展和編制自己的課程,有些地區還以有沒有“園本課程”作為品質評估的標準。

老的課程體系被打破了,新課程只是一些原則和要求,結果,幼稚園要麼自編課程,要麼隨意選用或拼湊課程。由於大陸幼稚園教師總體素質不高,大部分教師負不起享有此種權利必須負起的責任,但是還是無奈地被要求必須這樣去做,除了付出大量額外的人力物力外,客觀上還造成了教學的低效和無效,甚至造成了對兒童的損害。具體地說,在有些幼稚園實施的課程,不難看到有的在宣揚極端個人主義,有的在宣導爾虞我詐,有的在傳播錯誤的概念,有的在散佈離奇的幻想,有的在褒揚與中國大陸國情格格不入的西方文化的糟粕,還有的在貶低中國大陸數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精華……。在這些課程中,“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之間的界限已經沒有了。在這些幼稚園中,幼稚園課程被污染的狀況已經到了不得不讓人擔憂的程度了。(朱家雄,2008

多元化和自主性並非等於隨意性,衡量幼稚園課程優劣的準繩依然是其品質,而不是“是否與別人不一樣”。而今,不少人熱衷於趕時髦,喜新厭舊,要麼去追求“原創性”,要麼去盲目引進,卻把原本一些很有價值的、經由千錘百煉的課程內容丟棄了,導致了幼稚園課程劣質化的趨向。劣質的幼稚園課程給幼兒、幼兒的家庭以及社會帶來的是損害,甚至可能是災難。讓人擔憂的是,由於重權利,輕責任,居然很少有人去關注幼稚園課程本身品質的問題。

編制和實施幼稚園課程是一項非常專業化的工作,獲取此種權利的人要負起社會責任。一個和諧的社會,應是一個有責任的社會;沒有責任感的社會,其社會和諧的程度就會縮減。在課程改革中,要把握住權利與責任之間的關係,不要因為強調改革理念中給予兒童和教師權利,結果丟棄了社會的責任。

三、重品質、輕公平

近二十多年來,幼稚園課程改革始終以落實和實施富有浪漫主義取向的課程理念和改革指導思想為導向的,始終以某些成型的或不成型的品質標準作為評估標準的,始終以占比例很小的“示範性”幼稚園作為樣板的。在中國大陸,不少地區將許多教育資源投入“優質”的幼稚教育機構,期望其他幼稚教育機構向這些優質機構看齊,從而帶動幼稚教育整體品質的提高。

提高幼稚教育品質,這本身無可非議,但是如果只去關注為少數人服務的幼稚教育品質,不去積極落實大部分人是否能享受基本的幼稚教育的機會,就會產生更大的問題。

在中國大陸,幼稚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國家用於幼稚教育的資源不多,社會力量自然成為舉辦幼稚園教育的主體。在這樣的格局下,在制定和實施幼稚教育政策時,應當更多地思考“公平”問題,將“天平”更多地傾向於“弱勢群體”,更多地關注缺少幼稚教育機會的兒童及其家庭,而不是更多地將注意力放置於在一些樣板幼稚教育機構之上,過多關注所謂的品質。

當今,中國大陸正在大力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消除社會目前所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如: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的擴大、公共教育資源分佈的不均衡、分配不公矛盾凸顯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當致力於縮小城市與農村的差距、東部與西部的差距、發達地區與發展中地區的差距,雖然在中國大陸還遠不可能使全國各地的兒童及其家庭都能獲得同等品質的幼稚教育服務,但是,至少要通過政策的調控,縮小而不是擴大這些差距,尤其不能以所謂的“品質”為藉口,去剝奪“弱勢群體”接受早期服務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幼稚教育的公平性問題不僅僅是一個資源的佔有和分配的問題,更是一個關乎幼稚園課程的問題,這就是說,不能將幼稚教育的公平性簡單地理解為讓所有幼兒都能進入幼稚園並接受同樣的課程,而應理解成為每個幼兒提供受教育機會,同時接受適合他們情況的有所差別的課程。

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以所謂“正確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的最好的幼稚園課程。在不少幼兒尤其是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幼兒身上可以行得通的課程,並不一定能適合那些處於不利境況的幼兒。所以,在通過資源傾斜政策使處於弱勢地位的幼兒獲得最基本的受教育權利後,宣導用一種所謂“正確”的理念和實踐來對他們施加教育,事實上反而增加了這些幼兒在今後教育階段處於弱勢地位的可能性。可以說,倘若為了追求所謂的高教育品質,要求實施無差別的幼稚園課程,那麼則非但不會削弱幼稚教育不公平現象,反而會擴大教育的不公平。(朱家雄,2007

其實,在幼稚園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傾向性問題還遠不止以上三個方面,這些問題都表明了浪漫人文主義取向的教育理念和課程改革指導思想與中國國情有不相適應的地方。筆者闡述這些觀點,其意不在批評這場曠日持久的幼稚園課程改革,而在於給課程改革的後來者提供資訊和啟示,與時俱進地調整思路,從而發展和實施更符合國情的幼稚園課程。

參考文獻:

 

李敏誼:《美國幼稚教育課程模式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北京師範大學,2006

劉焱. 大陸近二十年來幼稚園教育改革的歷程回顧與現狀分析”,《中國視野下的學前教育》(朱家雄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22-23.

歐用生. 《課程典範再建構》. 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144頁。

托賓:“從民族志研究視角看學前教育的品質”,《國際視野下的學前教育》(朱家雄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第142頁。

朱家雄:“應為處於劣勢社會經濟地位的幼兒提供怎樣的幼稚園課程對我國幼稚園課程改革的反思(之六)”.《幼稚教育》,2007,第6期。

朱家雄:“幼稚園教育中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幼稚教育》,2008,第10期。

 

Kroeber, A.L. Kluckhohn, C.1952.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P18.

Liu,Y., & Feng, X.X. (2005).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reform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mainland China: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 13(2), 93-99.

Mascolo, M. F., Fischer, K. W., & Li, J. (2003). Dynamic development of component systems of emotions: Pride, shame, and guilt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R. J. Davidson, K. Scherer, & H. H. Goldsmith (Eds.), Handbook of Affective Science ( P. 375-408).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scolo. M. F.

责任编辑: admin
收藏本页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4 -2015 朱家雄学前教育研究网 技术支持: Eznes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