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简介 专家著作 专家论文 学术交流 学前教育课程资源 专家推荐 交流论坛 博客 联系我们
已经走过的、正在走的和将要走的“路” —— 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之三)
2007-02-18        点击:5979

已经走过的、正在走的和将要走的“路”

   —— 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之三)

 

幼儿园课程改革好比“走路”,迄今已经走了20年了,走得有点累,有人有时似乎还感到缺失了方向。

因为要辨明方向,因为花力气走路要走得值得,所以要反思。

反思已经走过的路,并非去算计旧账,甚或去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能看到成绩和问题,是要获取经验和教训,是要弄清现在和将来的路怎么走

反思已经走过的路

80年代开始,我国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幼儿教育改革所针对的问题是明确的,那就是对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儿童的发展和需要,忽视儿童的活动和直接经验等提出挑战;对幼儿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和一统性提出质疑。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改革借鉴了一些西方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立足于改变当时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改革的主张,这对于改变我国当时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态起了“矫枉过正”的积极作用。在这样的导向下,加上各级行政部门的层层推进,尊重儿童,保障儿童权利,在幼儿教育中体现儿童的主体性等一些理念深入人心。

然而,幼儿园课程毕竟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在推向这一方向的改革进程中,由于认识上和实践中的问题,课程改革曾经出现过种种问题和失误,导致幼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的幼儿园教师和园长投之以极大的热情,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却取得了不成比例的回报,或者没有收获,有的甚至适得其反:

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以“综合教育”为号角吹响的。原本,倡导综合教育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分科课程的一些弊端,使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儿童的经验相贴近。然而,由于人们在思想深处没有改变重结果的价值倾向,在操作层面上仍然强调教材和教师确定的目标,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要教给儿童一些什么,并以这些预定的目标是否实现作为评价的依据,结果使不少这类所谓的综合教育都成了各学科的“大拼盘”,使根据儿童的经验设计课程的理念仅停留在口头上。

原本,倡导幼儿教育要关注儿童发展,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教育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的倾向,使幼儿园教育更贴近儿童发展规律,使幼儿教育更人性化。然而,由于对儿童发展与幼儿教育关系的不解或误解,人们却将儿童发展水平当成了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结果,幼儿园教师被要求人人手持儿童发展量表和评价标准,对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认知、情感、人格等)进行测量和评估,并以此作为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

原本,强调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使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更多地满足。然而,由于对游戏与教学在概念上的混淆,人们要么取消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曾有一个时期,幼儿园不准提及教学活动),要么将游戏进行泛化或异化。结果,幼儿园有效的教学活动被弱化了,幼儿园教师普遍地反映,“过去会教的教师不会教了,过去不会教的教师更逍遥了。”

原本,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为的是改变传统幼儿园教育活动过多关注结果的取向,使幼儿园教育更多实现“终身教育”所关注的长期目标。然而,由于不会区别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和“目标模式”,对低结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也不甚理解,人们却将预设细化和特化的活动目标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结果,幼儿园教师被要求按照“目标模式”的方式设计课程,在头脑中确立活动的“目标意识”,并被要求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在每个教育活动之中”。这样做,强调的恰恰不是活动过程,而是活动的结果。

……

反思这些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家都忙着做过的事情,不由得会感觉到做得有点冤枉了。现在,已经不会有太多的人再去做“大拼盘”式的课程了;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儿童发展水平是不可被用作教育、教学目标和评介标准的,而且,测量和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不是幼儿园教师会做的和应该去做的事情;现在,人们已经明白了在幼儿园中游戏固然是重要的活动,教学也是重要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现在,不少人开始会做低结构的课程了,当然他们运用的是“过程模式”中的泛化教育、教学目标的方式,而不是目标模式中的“将教学目标层层落实”的目标模式;现在,……

 诚然,有人会说,这就叫“摸着石子过河”,这就是“实践出真知”。但是,数以万计的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真情投入的“改革”,是能用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语就可以说得过去的吗?

思考正在走的路

反思已经走过的路,也许其意义主要在于让大家变得聪明一点,理智一点,不要“一蜂窝”地去做缺少意义的事情。

现在,数以万计的幼儿园教师和园长似乎还在“云里雾里”,还在“摸着石子过河”,不是吗: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在搞园本课程,都在试图通过课程,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为行动。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园长还都误以为诸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人本主义等一些源自西方的理论是可以转化为在中国能行之有效的幼儿园课程,有意无意地将它们作为自己编制园本课程的“旗帜”;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园长还都在花费大的力气在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设计“原创”的教育活动,也不管自己究竟明白不明白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以及究竟如何设计和编制课程;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根据他们自己确定的评价标准,即幼儿园有没有园本课程,去评定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在搞园本教研,都在试图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园长还都误以为园本教研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本园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许许多多的教师还都在花费大的力气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对照“先进理念”,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并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促进了儿童的发展;许许多多的教师还都在为儿童书写成长档案,试图通过这一途径记录儿童的发展轨迹,并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渠道;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根据幼儿园有没有做好他们要求的文案工作,作为评定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标准……

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在搞科学研究,都在试图通过科研,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层次,并能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不少的教师和园长还都误以为他们科研的目的就是去发现真理和规律,并能以此推动自己和别人的教育、教学;许多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根据幼儿园有没有做好科研,作为评定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标准……

……

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走了20年的“路”了,现在还是走得那么累。真的没有人愿意看到,等到数年或者更多些年以后,人们再去反思现在走的路,结论还是不那么的好。

想想以后要走的路

反思了已经走过的路,思考了现在正在走的路,让人感到心里有点沉重。但是,这样做,其意义也许还在于让大家能对以后要走的路想得更明白一些。

谁都难于预料以后会发生些什么,哪怕是不久的未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未来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社会在变化,对幼儿教育的思考也一定会有随之而发生变化,“与时俱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从宏观的层面思考以后要走的路,那么也许我们要多去想想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地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而不是没有批判地将一些源于西方文化的思想都当作“先进理念”。

从宏观的层面思考以后要走的路,那么也许我们要多去想想在“建构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地去关注教育公平的问题,去关注弱势群体的问题,而不是太多地去关注如何在最大的地域范围内推行所谓的“先进理念”。

……

从微观的层面思考以后要走的路,那么也许我们要多去想想如何为幼儿园教师和园长提供“高品质”和“易操作”的课程平台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不是让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忙着去发展和编制与别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不是让幼儿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创编素材,制作学教具和设计活动。

从微观的层面思考以后要走的路,那么也许我们要多去想想如何让幼儿园教师在“高品质”和“易操作”的课程平台上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业已形成的、合格的“园本教研研究共同体”中,通过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园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从微观的层面思考以后要走的路,那么也许我们要多去想想如何让幼儿园教师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实实在在地为幼儿及其家庭服务方面,而不是没完没了地去做那些缺少实践意义的事情。

……

 

 

 

参考文献:

朱家雄等:《生态学视野中的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

Spodek, B., & Saracho, O.N.(2006).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2ed.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朱家雄等:变化的社会文化,变化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2004年第1期。

            

                     《幼儿教育》(教师版)2007年第3期

 

责任编辑: admin
收藏本页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4 -2015 朱家雄学前教育研究网 技术支持: Ezness.net